• 首页
  • 粮食
  • 蔬菜
  • 果品
  • 水产
  • 酒水
  • 饮料
  • 茶叶
  • 畜禽
  • 食用油
  • 资讯
logo
  • 首页>
  • 果品 >
  • 正文

全球即时看!北京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2023-05-18 07:00:03 来源:新京报

近段时间,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在积极筹备一场“盛会”,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张蒙蒙也为此忙碌着。“国际博物馆日,我们策划了四场特色主题活动,还会邀请学生走进恭王府,开展主题课程。”

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北京主会场活动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北京地区博物馆蓝皮书、2022年度优秀展览评选结果等也将发布。

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三年来,北京市已有登记备案博物馆21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拥有馆藏文物501万件(套)。今年,随着一批“类博物馆”相继挂牌开放,多元、包容、层次丰富的“博物馆之城”体系初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去十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来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之旅”。博物馆也在和社会产生更多连接,满足大众多样、个性化的需求。

“五一”假期博物馆“忙”

“今年的博物馆日重点关注良好的健康与福祉、气候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挖掘自身资源,策划了特色主题活动。”说起为国际博物馆日做的准备,张蒙蒙滔滔不绝。“活动的主题有‘风行水上脉脉相通’‘上善若水移天缩地’等,面向学生的课程则以陆地生命为主题,目的是为公众开启一扇博物馆之门,激发公众对博物馆世界的探索兴趣。”

除了恭王府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首都博物馆开展特色讲解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带观众“云游中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以集体诵读的形式带观众重温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献上古典声乐表演;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木刻版画拓印等体验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有5000万人走进博物馆。在北京地区,故宫、国博等“一票难求”,其中,故宫“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逾20万人,每日接待量突破4万人。据统计,“五一”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共开放255场展览,接待服务观众148万人次。一系列展览让观众大饱眼福。

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展览为代表的精品文物展览从不同角度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各博物馆还深挖馆藏资源,通过借展、合作办展等方式推出了一批以观复博物馆“好奇·Miao——观复猫钻进古画说起居”、中国园林博物馆“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小而美”展览,多角度展现北京地区博物馆特色。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北京首次举办博物馆活动月,特色展览、学术研讨、成果发布、惠民活动等贯穿5月,“博物馆之夜”点亮文化京城。

作为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活动的一部分,5月1日,北京博物馆文创市集开幕,40余家博物馆和相关文博单位携特色文创产品亮相,引来大批游客驻足。

活动月期间,北京30余家博物馆还积极探索延时开放服务模式,结合本馆特色策划相关活动,例如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17家博物馆在5月每个开放日延时开放至19:30。

“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初显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发布,提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

今年2月,《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两轴四区多点”规划布局,要求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

三年来,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初显。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22年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对“博物馆之城”知晓度超过90%,认为北京博物馆建设水平非常高和比较高之和超过90%。

北京并不是唯一提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城市。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超过30个城市规划或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业界普遍认为,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博物馆。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表示,北京文物数量和质量在全世界大都市中排在前列,“含金量”极高。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建设国家文化公园2处,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处。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登记备案博物馆21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居全国之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拥有馆藏文物501万件(套)。北京既有以故宫博物院等为代表的综合类博物馆,也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等自然科学博物馆,还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一批反映古都历史革命传统的红色展馆。从博物馆数量、密度、布局、办馆水平、发挥公共服务效能上看,北京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各区也结合自己的特色,纷纷布局“博物馆之城”。例如,《朝阳区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朝阳区将建成100家博物馆,达到每10万人拥有2.9个博物馆,形成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朝阳范式。东城区将搭建“全域博物院体系”,布局富有老城文化内涵的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赓续历史文化根脉。

当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资深讲解员,从业20年来,孙秋霞见证了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刚开始工作时,博物馆离普通大众还有些距离,需要‘专门’去一趟。现在不同了,可以说,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她的印象里,一部分观众是“学习型”的,特别爱逛博物馆,尤其是对某一类文物展品比较痴迷。“之前,我们馆举办的陶瓷、玉器展,就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馆里也会定期举办一些新展,有些家比较近的观众就会每隔一段时间来看看。”

随着时代变化,观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孙秋霞看来,博物馆正在积极探索,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在更多人的印象中,讲解员只要背一背讲解词就行了,但实际上,我们面对不同群体,如小朋友、成年人,甚至留学生,讲解的重点和方式是不同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一些新的讲解方式,比如穿上汉服,或采用一些戏剧化的讲解方式等。”孙秋霞说。

不仅如此,特殊群体也得到了关注。“2009年、2010年左右,恭王府博物馆组织了助残活动,自那以后,馆内针对盲人群体推出了盲文导游图。”恭王府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君荣说,盲人游客在参观之前,可以先触摸盲文了解府内有哪些景点。“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会尽量形象地讲述,具体到文物的颜色和形状,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每逢节假日、放学后,北京自然博物馆都会迎来不少大朋友、小朋友。“一些学生会来了解和课程相关的展览,如小学科学课、初中生物课等。在布展过程中,我们也会把后续可能要开展的教育活动考虑进去,比如在某件展品周围留出空间,把两件展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等。”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介绍。

在他看来,博物馆能让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对展览内容产生兴趣就足够了。“后续科学素养的培养,可能还需要观众自身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研发更多教育活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

“十几年前,恭王府就开始进行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了。”恭王府博物馆教育传播部主任张建介绍,从管理中心变为博物馆后,社教活动更加系统全面、切合恭王府的历史文化核心。“比如2020年,我们开始组织策划一系列公共教育课程,包括艺术美育类、历史文化类、自然科学类等,让学生走进王府,对王府的建筑结构、历史背景、文物保护有更全面的了解。”

更多时候,博物馆的力量“润物细无声”。孙秋霞记得,几年前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七夕活动,设置了缝制荷包的体验活动,当时有一对母女认真地完成了荷包制作。之后,女孩的母亲对孙秋霞说,参加完那次活动后,女孩对缝纫特别感兴趣,每天都拿着针线练习,还缝出了不错的作品。

“我听了之后觉得很触动,能够通过体验活动,全情投入一件事,我觉得这对她未来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孙秋霞说。

在备案博物馆之外

除了备案博物馆,北京还存在大量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场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民办场馆,愿意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类博物馆”,开展“类博物馆”登记管理试点,制订出台“类博物馆”登记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类博物馆”挂牌开放。

今年3月24日,北京首家“类博物馆”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挂牌开放。运营10余年,收藏展示大量牌匾、名人名家篆刻和书法作品的“北京崇德堂文化传播中心”,终于被正式纳入北京市博物馆序列。

能够成为首家挂牌的“类博物馆”,馆长李培义十分激动。

为什么会想到办一座道德文化类的博物馆?李培义表示,此前没有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因为道德文化非常抽象,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使其变得可感可知。这些年来,他察觉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文明的现象,于是下定决心要发挥余热,做道德文化的传播者。

“备案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在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形成了成熟的体制,‘类博物馆’肯定与它们存在不小差距。”李培义认为,“类博物馆”规模虽小,但有自己的特色。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不能只靠现有的备案博物馆,将来还要靠很多“类博物馆”来支撑,把大量散落在民间、个人手中的藏品拿出来,与全民共享。“从内容上来说,‘类博物馆’是对备案博物馆的有效补充。”

他坦言,“类博物馆”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背景下,我相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类博物馆’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培义表示,“类博物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肯定要积极拓宽渠道,盘活资源,培育“造血”功能。“目前,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我们希望观众能走进来。将来,我们计划开展相关讲座、做文化体验项目、开发文创产品。我们也响应北京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街道、进商圈的号召,积极走出去。”他说。

就在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挂牌5天后,北京市又有5家“类博物馆”挂牌开放,包括北京祥体育博物馆、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等。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北京市“类博物馆”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出台,并通过整合备案博物馆、“类博物馆”、博物馆外溢空间等各类资源,加快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步伐。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全球即时看!北京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果品2023-05-18
  • 浙江工业大学_朝晖校区 图片_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果品2023-05-18
  • 中国习俗古诗有哪些 关于民俗的诗句大全(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

    果品2023-05-18
  • 注销微信号要多久才注销成功_注销微信

    果品2023-05-18
  • 辽宁新消息!继伟晒冠军写真,艾伦再约球迷,金金学车,球队赚疯

    果品2023-05-17
  • 全球热讯:上海:抢抓“数字机遇”,提振消费信心

    果品2023-05-17
  • 时隔六年再次陷入巨亏 “液晶之父”夏普怎么了?

    果品2023-05-17
  • 环球速看:新疆交建:您所说的相关会议的实际情况尚不明晰,公司无法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判断结果

    果品2023-05-17
  • 无脑果粉的国产安卓之旅:小米13是唯一的答案吗? 天天微动态

    果品2023-05-17
  • 在博物馆:汲取向史而新的力量

    果品2023-05-17
  • 市场解码丨动力电池回收,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天天热门

    果品2023-05-17
  • 观速讯丨莫言:为什么二选一时,总是牺牲你

    果品2023-05-17
  • 环球今日讯!拟发行可转债募资,空悬产能持续提升

    果品2023-05-17
  • 春宵一刻值千金什么意思_春宵一刻值千金-每日焦点

    果品2023-05-17
  • 5月17日若羽臣涨停分析:跨境电商,新零售,社区团购概念热股

    果品2023-05-17
  • 全球快看点丨掘金力克湖人1-0,约基奇34+21+14,浓眉40分尽力了,詹姆斯26分

    果品2023-05-17
  • 环球观点:笑果被罚款1335万!公布7条整改措施

    果品2023-05-17
  • 收评:沪指跌0.21% CPO、虚拟电厂概念走强

    果品2023-05-17
  •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什么(阿斯伯格综合征)

    果品2023-05-17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举行金融知识进校园暨防范金融风险专题讲座|环球动态

    果品2023-05-17

果品

  • 全球即时看!北京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集群
  • 浙江工业大学_朝晖校区 图片_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 中国习俗古诗有哪些 关于民俗的诗句大全(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
  • 注销微信号要多久才注销成功_注销微信
  • 辽宁新消息!继伟晒冠军写真,艾伦再约球迷,金金学车,球队赚疯

蔬菜

  • 说好“一梯一户”却成了“两梯两户”,买方能否解除合同?
  •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
  •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
  •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建设性”很重要
  • 环球时报社评: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
  • 俄媒: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 追赶的勇气
  •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VA-2”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
  •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