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重庆市郊有一座周公馆,也称八路军办事处,曾经住着周公和邓大姐夫妇、叶剑英、董必武等人,当时是西南、华南地下组织的领导核心。
(资料图)
1939年的一天,一名来自延安的女青年黎琳来到周公馆没几天,就和大家混熟了。组织派她来重庆,是让她做川军的统战工作。
黎琳原名余硕卿,1921年5月28日出生在四川省崇庆县城(现崇州市),父亲是教私塾的先生。余硕卿从小聪明勤奋,在成都读书期间,结识四川军事书记车耀先的大女儿,她经常到车耀先家里玩,听车耀先谈国家危亡与个人前途,很受触动。
卢沟桥事变后,余硕卿决心去延安追寻理想,几经周折,于1938年到达延安,改名黎琳。在延安,黎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劳动。在抗日军政大学里,黎琳学习刻苦,积极踊跃参加活动,被推选为小组长。每逢学校集会活动,她组织大家排练,指挥大家唱《拿起刀枪干一场》。她指挥有模有样,大家都笑称她为“干一场”。这个名声不仅在延安传开了,连国统区的同志也知道了她。
张露萍(黎琳)
不久,黎琳因出色的表现,加入了组织,被送到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而后又送到政治干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秋,组织部门找黎琳谈话,安排她到重庆去做川军的统战工作,黎琳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张露萍(黎琳)和战友在延安
黎琳来到重庆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自1938年1月,日军停止了对蒋军的正面进攻,改为诱降。1939年在重庆,蒋氏颁布《限制异党办法》,取消合作抗日以来对各抗日阵营的权利,并制造摩擦,肃杀氛围也越来越浓。
与周公馆经常联络的是红色特工张蔚林、冯传庆,这两个人本是军统的人。他们一直存有爱国之心,从无线电学校毕业后,本以为能为国效力,却被安排进军统当了电信人员。当了解到蒋军的内幕后,两人向往到延安抗日。经过考察,张蔚林、冯传庆加入我方,正式成为打入军统的红色特工,为南方局提供了许多情报。
当时周公馆周围布满了特务。张蔚林、冯传庆如果出入周公馆,就会暴露身份,他们获取的情报如何送到南方局呢?周公、叶剑英有些为难。叶剑英的秘书建议说:“黎琳在延安一直唱‘干一场’,这次可以让她干一场了。”
叶剑英与周公
叶剑英一听有理,向周公汇报说:“黎琳可以当这个联络员。黎琳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作掩护,改名张露萍。为了方便工作,张蔚林找理由搬出特务机关,找一处房子布置成一个家庭,方便联络情况。”周公同意了这一方案,认为黎琳是女同志,而且年轻,不容易引起特务的注意。
张露萍(黎琳)
叶剑英找黎琳谈话:“经过研究,准备派你做地下工作。你改名叫张露萍,领导并成立军统机关的电台小组。这项工作艰巨而危险,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敢,你可以去干一场吗?”黎琳干脆地回答:“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黎琳正式改名为张露萍。南方局给张露萍安排了具体任务:与南方局军事组直接联系,负责联络传递情报;直接领导在军统电讯处的张蔚林、冯传庆,搜集情报;等待时机在军统发机关发展成员,成立电台地下支部。
1939年11月底,张蔚林在牛角沱租了两间房,张蔚林与张露萍以兄妹的名义住了进来。张露萍年轻聪明,什么事一点就通,在南方局的指导下,她平时如何化妆、穿衣、上街等细节都有严密的布置。她穿高档旗袍,画着淡妆,经常以找哥哥的名义,到军统电讯总台会客室,与军统人员聊天。有时,她也去军统宿舍玩,趁机观察可能发展的新成员。
一天晚上,张蔚林、冯传庆悄悄领着两个青年来到牛角沱。这两个人都是军统电台总台的报务员,一个名叫杨洸,另一个名叫赵立耕,他们都出身东北,有着爱国心。他们俩在军统内部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很苦闷。冯传庆、张蔚林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他们的思想逐渐靠近我方。
张蔚林、冯传庆观察这两人的情况,觉得时机成熟,就带他们来到牛家沱住处,让张露萍亲自见面考察。不久之后,杨洸、赵立耕被批准加入我方。张露萍将发展情况向南方局作了详细汇报。南方局批准成立军统电台支部,由张露萍担任书记。
冯传庆、赵立耕等人掌握总台收发报业务,熟悉军统在全国的30多个电台的呼号、波长。张蔚林是军统管通讯业务的科员,也是电讯报务员,负责监听重庆地区军用、民用无线电通讯。从此,电报密码、电台呼号、波长、军统内部组织情况及敌方情报等源源不断地从军统流出到牛角沱,然后送到周公馆南方局军事组。
这支红色特工小组,如同插入敌人核心区的秘密部队,掌握着敌人的秘密。一天夜里,牛角沱夜深人静,忙碌了一天的张露萍准备睡觉。忽然门外传来了电码的敲门声,这是她与冯传庆最近约定的暗号。她意识到有重要的事情,赶紧开了门。冯传庆走了进来,拿出一份电报说:“这是一份发给胡宗南的绝密电报,我把内容单独抄下来了,肯定有大秘密。”
戴笠
三个人在台灯下开始译文。他们对照翻看密电译本,然而弄了半天也翻译不出来,张蔚林凭借经验判断,说:“这样难的电文,极可能是戴笠发给胡宗南的绝密电报。”冯传庆是破译疑难电报的高手,这次他研究半天也译不出来,突然想起军统密码破译训练班里培训最难的教程,是美国密码专家奥牧莱斯编写的。
三个人找到奥姆莱斯的讲义,冯传庆仔细阅读讲义,对比见闻,分析思考,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冯传庆惊喜地小声说道。原来,戴笠亲自安排一个潜伏的三人小组,携带美国制造的小型电台,通过胡宗南的防区,悄悄潜入陕甘宁边区搞情报。戴笠请胡宗南想办法掩护这个小组。
张露萍(黎琳)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关系到解放区的安全。一夜未合眼的张露萍顾不上吃早饭,匆匆收拾了一下,出门把这份重要的情报及时送到南方局军事组。
戴笠安排的三人组到达了胡宗南的防区,胡宗南派侦察兵去侦察路线,侦察兵回来报告:“有一条偏僻的山路,人烟稀少。在路上只有几个民兵放哨,只要拿着纸路条,完全可以通过。”
于是,三个人装扮成农民的模样走了一段路,发现没人放哨,认为应该可以安全到达。正当三个人有说有笑时,一支部队过来了,问道:“你们为什么走这个小路?”三个人镇定地拿出路条说:“我们是赶路的。”战士说:“抓的就是你们。”战士们不由分说,把三个人抓走了。后来审问一番后,又把他们释放了。
这个消息传到戴笠那里,派出的小组刚到目的地,什么行动都没有开始就被抓了,这实在是太无能、太窝囊了。戴笠在办公室大发脾气,拍桌子、掀板凳。戴笠召见被释放回来的潜伏小组组长吼道:“一群没用的东西,怎么刚去就露了马脚?”
小组长委屈地说:“我们准备很充分,并且是侦察员选好的小路。谁知道我们走了一会儿,却遇到部队,他们好像事先有防备。”
戴笠一听没说话,觉得有点蹊跷:这次秘密行动是他一手亲自策划,手下的处长一个都不知道消息。怎么对方会提前知道呢?难道自己身边混入了间谍?有红色特工?
戴笠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找来军统督察主任刘培初。戴笠下达命令:“最近你严密注意军统内部机关人员的动向,特别是机要电信部门,发现任何疑点,马上向我报告。”刘培初命令督查室人员加紧督查军统各部门的检查,各部门忙着换密码、清理文件。
张露萍提前通知打入军统内部的特工,务必小心行事。大家严谨细致,没有露出什么破绽。戴笠派间谍打入解放区的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